凝神虛白 藝術彷彿人與天地的和諧交談
文/黃粱
「勿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勿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莊子•人間世)。中國藝術精神著重對生命內面空間的冥想與聆聽,擺脫感官對形色的執迷,深化人的情感意識,藉著「藝術」這條道路人藉以認識自我、接近天地奧義之美。中國藝術從三代的祭器:青銅器與玉器以降,藉著浮雕式的線條敬謹地親近自然混沌的形貌,不敢妄自模擬天道、雕鑿明細,唯恐鑿開七竅而混沌亡,走上一條以虛待有、凝神虛白的「寫意」之途。青銅器與甲骨中所顯現的線條之美,發展出獨特的書法藝術,從線條的精神性開端的藝術道路繼而打開了山水畫氣韻生動與大塊風景的境界;而君子取「玉」之溫潤,生發了對人之性情與萬物質地的尊崇,終始確立了中國藝術「質感重于造型」的審美價值取向。強調道法自然、虛實相生的中國美學風貌,人的精神充塞滿盈於現象中,這種自然有機的創作觀,人與現象是互相提攜的關係,共同激發出精神層面的開展與統合;而西方現代藝術強調視覺要素在繪畫空間中的運動關係,藝術家透過觀念與想像來完成視覺經驗的提煉與視覺秩序重整。這兩種藝術思維與方法所激發出來的藝術生命與精神視野,判然迥異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