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游 青春 複合媒材 117x85.5㎝ 2007
從二O O七年八月十五日到二O O八年八月十五日為止,是我畫「金屬畫系列」整整的一週年了,在這段時間裡,我一共完成了四十八幅這個系列的油畫作品,現在我將這系列的作品創作的源頭、技巧、靈感思維等綜合的寫下來。
去年夏天我居住在台灣的花蓮時,在一個炎熱的夜晚裡,睡夢中我看見一道明亮耀眼的白光,我仔細的觀察後,才發現這光芒是從白色金屬表面所反射出來的。記得在師大唸書時,曾跟一群同學相約到淡水河口游泳,忽然間一道大浪向我湧來,使我一時無法往回游,就當我就要隨著浪潮遠去時,幸有同學王家誠前來搭救,到岸時我早已不省人事了,但在黑暗的世界裡,我卻看見一絲絲的光芒,然後慢慢變成一片白光,正如我在花蓮夢中所見的一樣。
就因為兩次在夢中見到了白光,因而產生了「金屬的歡祭」這系列的創作,而這並非全是偶然,因為我的確對“光”有著異常的幻想,或許就因為這樣在我的潛意識裡我有一股強烈的受“光”感應,因而影響我創作時的感覺。
舊時我在畫面上,曾嘗試過用金銀色的顏料,也試過用金銀箔的,但為因應我需要的白光效果,我採用了鋁箔,我們都知道使用金銀箔時,須備有特殊的膠水(Sizing),但要把鋁箔貼在畫布上,就沒這麼的容易了,經過多次的實驗後,我終於發現壓克力乳膠(Gesso)是最理想的媒介劑。當鋁箔用壓克力乳膠貼在畫布上乾凅後,鋁箔便會使畫面產生一種雙重功效,一是拼貼畫(Collage)的技巧,一是畫面新質感(Texture);以上的兩種功效,都還未涉及鋁箔本身的金屬質感,以及其主要的功能-金屬的光澤。
由於「金屬的歡祭(Metallic Festival)」系列在素材與技巧上已突破了傳統油畫的繪畫方法,我預料它的前景是相當可觀的,現在我把它與傳統油畫的畫法,簡單的綜合出以下的比較。
傳統油畫不外是用筆,或是其他的工具,如布、刷子、模板(Stencil),或用潑墨技法;但金屬的歡祭系列的技法,除了可以完全用傳統油畫的技法外,再加上使用刀法造型與金屬特性的繪畫技法。
「金屬的歡祭」系列的創作過程──「金屬表面反射出白色的光」是我在此系列創作靈感的泉源,為此這個系列,每幅作品上的金屬表面在畫面上都各佔有它獨立性的地位,或有時它甚至變成為主導的地位了,就因為它與一般油畫顏料無論是在質感、色感、層次的構成幾乎是完全不一樣,而這對我在創作畫時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不單單是構圖、用筆、看彩、構思等,更要仔細的思考如何使金屬的光澤與其他色彩共存在同一個畫面上,因而創造出一個有生命的作品。
金屬是無機的,而色彩與調色油一般而言是由有機和無機的化學原料所組成的,無論是色彩、筆觸(Brush Stroke)都是千變萬化的;而金屬的確是很單純的,為此要把它加以變化,要它與色彩共鳴便是我在創作上的一大挑戰,這也是我在創作過程中所感受到極大的歡樂與興奮。因為在創作中,我會隨時有新的發現,隨時進入新的意境。或許這是偶然罷,光照亮了一切帶來了生命,“光”帶來了希望,「金屬的歡祭」系列便是在繪畫史上空前未有的,把「金屬光芒」帶進了油畫的領域中。
目前「金屬的歡祭」系列的形式是抽象與半抽象的併合,因為在創作時我往往把重點放在金屬的佈局上(構圖),結果抽象的意識變為極端形式化,但這並不是完全符合我的構想(其實我們創作的構想,往往在創作過程中消失或改變,因為素材與技法的限制),但因如此,創作是活生生的,往往因為失去了原來的意圖,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新創作思潮與結果,我想這與畢加索所說的:「藝術創作,不是追尋而是發現。」很相似。
在表面上,自來抽象畫是一種很容易的繪畫表現形式,正因如此,它也是最難以表現形式,主要的原因是,表現的方法太多,太自由了!記得1968年我參加紐約國家設計學院的一幅抽象油畫,名為「青銅時代」獲得特別榮譽獎,我揣測獲獎的原因是「我把商朝-青銅器的造型,融入了那幅圖畫的抽象創作中。」六零年代,紐約的抽象畫家風起雲湧,大師像Andrew Jackom, Willem De Kooming等人,一般普通的畫家,也像我一樣在做新的藝術解放。但如今四十多個年頭過去了,光陰似箭,我萬料不到「金屬的歡祭」系列的創作與誕生,這個繪畫的形式與思維是抽象藝術界百花齊放中新怒開的一朵,但願它能燦爛的綻放下去。
金屬的顏色與油畫色彩明顯的不相似,但巧加運用兩種不同的色料在某些情況下互相補助與調和而形成新的色感,這在普通傳統的油畫技法上是不可能產生的,為了配合金屬的特性(包括光的問題),油彩的應用當然要改變與妥協了,結果新的技法便不斷的產生,而新的意境與靈感也被帶動起來了!誰也不能預料「金屬的歡祭」系列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但我保守的看法,它今後有很廣闊的園地去耕耘與收穫。令我最興奮的是這個系列只是在啟蒙的時候,而在創作的過程中時常有新的問題與新的發現,為此,對這個系列的創作會有更多的心得繼續寫下來,不斷的向外界發表。
假使有人向你展出一幅作品,畫面上只有幾根線條與圈點,你會說:「這是什麼東西?」但他慎重的宣稱這是畢加索的作品,就價值億萬台幣。洛克菲勒常到紐約的戶外展去買無名畫家的作品,那時,我也在一年一度的格林威治村展過(六零至七零年代)。每當他來時,大眾都很興奮。有人批評他說:「他來的原因是撿便宜!」我想這也可能是,但他說「作畫的藝術家們都默默無名,就因如此,我可以不受干擾買到自己喜歡的作品」,在歷史上我們看到天才洋溢的藝術家們其中有許多一身潦倒,世界上若有很多的億萬富豪像Rockefeller一樣,藝術家們當有福了!
2008/08/1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