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森精品展 愛情紀念日
展期:2014/02/14~03/04
地點:黎畫廊 台北市大安路一段175巷10號 電話:02-23256688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11:00-19:00(週日及國定假日休館)

潘朝森的藝術魅力 文/黎畫廊

前輩畫家潘朝森1938年出生於苗栗市,因父親在林務局內灣工作站從事造林工作,三歲時搬遷到新竹縣尖石鄉,在此度過物質條件極差的童年生活。個性內向的少年從小迷上蠟筆塗鴉,是小學的繪畫高手,畢業前夕校長甚至約家長到校叮囑要培養孩子往美術方面發展。考進新竹芎林初中之後,潘朝森遇上了他的藝術恩師蕭如松先生,短短三年耳濡目染的藝術學徒生涯,堅定了潘朝森一生以藝術築夢的意志。

潘朝森的靜物與風景畫看得到恩師蕭如松清澈寧靜的身影,<望海之窗>就呈現出心靈靜謐安詳的時刻,<夢幻湖邊>、<秋之詩>將風景抽象化的傾向也得自蕭如松的傳承。潘朝森源自鄉村的樸質性格呈現於<小鎮>、<賣魚女>這類作品,賣魚女安靜地坐在推車旁重現台灣過往的鄉鎮風光。

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潘朝森風格畫,是以都會女人為主體蘊蓄情愛內涵的作品,諸如<粉紅之家>、<椅子與日曆-愛情紀念日>等皆是。這些畫作隱喻性強烈甚至帶有文學性意圖,猶如以繪畫語言書寫的既狂放又曖昧的生活斷章,引人遐思。<椅子與日曆-愛情紀念日>以拼貼手法購成,畫中張貼的年曆構成繪畫性的日記體,某些日子被標記為blue day、never或remind,畫面邊緣書寫love in Taiwan,日曆上方隱藏著局部覆蓋的幾行私語,勾引人墜入作者編織的文學想像天地。撕裂的蘋果圖像與羞澀女體成為「愛情紀念日」的象徵,缺席的男人則以空椅子替代。

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潘朝森之間,貫串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繪畫性的憂鬱藍調,邃深的藍、迷濛的藍、靜謐的藍。<清暮>這件作品漫盪著粉紅與紫藍交纏不清的心理氛圍,若即若離的不確定情感使現實蒙上一層迷霧,反映畫中女性謎般的心思。正是這種超乎視覺性的身體情感打造出來的心理空間,表現出潘朝森的藝術魅力。<月下>繪於1970年,是潘朝森難得一見的早期精品,一男一女並肩而立,像似對愛情做永恆的祝禱,1975年的<夜裡的女郎>手拈紅玫瑰的女體裸裎於流星雨之下,魅惑之神秘令人難懷。<青衣>則是潘朝森晚年名作,穿著緊身上衣與長襪的半裸女子更顯性感。

潘朝森畫面上的女人,臉孔只畫一雙緊閉的眉眼與鼻樑,這符號化的女人被消解了個性,以恆常的沉默呈現日常生活中壓抑的欲望。潘朝森的人物畫,身體姿態最顯著的特徵是兩手交叉或環抱在身前,給人自我拘囚的孤單印象。<紅窗前的少女>傳達出私密的女性房間氣息,似與窗外高速流動的都會景觀無涉,以奇艷色調繪制的<三個女郎>傳達出都會女性游離曖昧的心思。

仔細觀察潘朝森繪畫空間裡的景觀,大多是心理投射場景,蘋果、花瓶、鳥與鳥籠、貓與咖啡杯,都似閣樓裡的擺設,甚至帶有象徵意涵。<裸女蜜桃>表現出對人類愛欲的永恆渴望,藝術家激情洋溢的心仍在秘密歌吟,渴盼人性的春天降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黎畫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